九月的午后,陽光透過集控室的玻璃窗,在排列整齊的監控屏上投下斑駁光影,屏幕上跳動的參數平穩如常,一切都沉浸在慣常的寧靜之中。直到一陣急促的匯報聲驟然響起,劃破這份平靜 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事故阻擊戰正在上演……
“2號機負荷突降!汽機負荷從132.9MW下跌至21.2MW!”“真空快速下降!最低已至-81kPa!”監控屏上的數值跳動如閃電,告警燈急促閃爍。集控室內瞬間切換至“應急戰斗模式”,全體值班人員目光緊鎖屏幕,手指懸于操作鍵上,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卻有序的氣息。
“值長!2號機異常甩負荷,真空持續走低!”正在監盤的副值鄭亮立即大聲匯報。
副值長閆煜鑫一個箭步沖到操作臺前,目光迅速掃過DCS畫面。經驗告訴他,這不是普通的參數波動,而是可能引發非停的重大險情。
“確認主再熱蒸汽壓力!”
“立刻降低機組負荷!”
值長王佩云當機立斷,指令清晰有力。話音未落,團隊已形成高效聯動,監盤人員緊盯參數變化,操作人員精準執行指令,記錄人員同步梳理數據,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高速運轉。經過系統排查,故障原因鎖定——2號汽機中壓主汽門無指令異常關閉。這是典型的“靜默殺手”,一旦處理不及時,會使再熱蒸汽通路受阻,導致再熱蒸汽壓力突然升高,若機組處于滿負荷運行,可能觸發安全門動作,甚至引發非計劃停運,造成巨大損失。
“調整高中壓旁路閥開度!”
“啟動第二臺真空泵,穩住真空!”
新的指令接連下達,操作人員始終沉著冷靜,每一次按鍵、每一次參數調整都精準無誤。減負荷、保壓力、穩真空——三線并進,爭分奪秒,默契在無聲中傳遞,信任在行動中凝聚。
經過近1小時的協同處置,屏幕上的參數逐漸從“紅色預警”向“正常區間”回落,真空穩定在-90kPa以上,主再熱蒸汽壓力受控,機組重回安全穩定運行狀態。一場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“非?!蔽C,被成功扼殺在萌芽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