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1日,大唐蒲城(第二)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迎來四十歲生日。這個坐落在渭北高原的火力發電廠,歷經四十載風雨坎坷,通過艱苦奮斗、自我變革,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。如今,正從陜西區域最大的火力發電廠,發展為集火電、風電、光伏、居民供暖、工業供汽、粉煤灰綜合利用于一體的綠色綜合能源供應企業。
扎根三秦??飽蘸汗水謀發展
穿越歲月記憶,蒲城發電公司從改革開放初期走來,先后隸屬西北電管局、中國華電、中國大唐,有過涉灘之險,有過爬坡之艱,有過闖關之難……
上世紀八十年代,為緩解我國西北地區嚴重缺電局面,國家進口兩臺33萬千瓦燃煤直流爐汽輪機發電機組,在陜西蒲城新建一個火力發電廠,項目列入國家“七五”計劃。1983年4月11日,蒲城公司應運而生。但由于客觀因素影響,直到1996年3月23日,該公司1號機組才并網發電。
由于基建期過長,到電廠建成時國家政策早已大幅調整,企業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。為破解經營困局,2000年10月,蒲城二期擴建工程獲批。兩臺33萬千瓦國產引進型燃煤機組分別于2002、2003年投產,后又擴容改造36萬千瓦。2008年,該公司投產兩臺66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空冷發電機組。原電力部部長史大楨為蒲城公司題詞:“為建成社會主義一流發電企業努力奮斗”,就是一代又一代蒲電人不計風雨、有命必達的最好詮釋!
至此,蒲城公司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,以2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屹立于三秦大地。40年來,該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1377億千瓦時,完成供熱量1580萬吉焦,為國家電力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。
銳意改革 ?搶抓機遇顯擔當
2012年是蒲城公司轉折向好的一年。該公司抓住燃煤價格下行的難得機遇,采取多項措施緊抓發電,全年發電量完成123.05億千瓦時,利潤、發電量雙創歷史新高,實現了“單位容量利潤、利用小時數增長幅度、燃料單位成本、凈資產收益率”四個陜西區域第一。
蒲城公司由此駛入發展快車道。2013至2016年,蒲城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授予“能效之星”企業;完成了1至6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,其中1號機組脫硝主體工程用時僅35天,創造了西北地區同類項目最短建設工期。此時的蒲城公司,先后輸出各種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近400人。
蒲城公司始終胸懷“國之大者”,圓滿高效完成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、全國兩會、抗洪抗災、抗疫保供、迎峰度夏、迎峰度冬等重大保電任務。該公司全面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戰略,持續以科技創新、精益管理、節能環保技術改造為驅動,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煤場封閉項目。十三五”期間,蒲城公司二氧化硫累計減排量約79萬噸、氮氧化物累計減排量約21萬噸、煙塵累計減排量約648萬噸,榮獲陜西省“十三五”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稱號。
蒲城公司積極主動適應電力市場變化新常態,在安全生產、經營發展、隊伍建設、體制機制、創新創效、關心關愛職工等方面敢破敢立,敢闖敢試,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發展,在走好“二次創業”、高質量發展,實現轉型發展的趕考之路上闊步前行,打造出“以人為本、自立自強、開拓創新、持續發展”的企業新形象。
面向未來??二次創業開新篇
綠色低碳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“雙碳”形勢下,伴隨新能源加速發展和用電特性的日益變化,傳統能源企業如何完成低碳轉型?
2020年10月,蒲城公司劃歸中國大唐后,緊盯國家能源政策,始終以“綠色低碳、多能互補、高效協同、數字智慧”為目標,緊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,以改革為分水嶺,乘勢而上,“加碼”前行,以“立足渭南、輻射關中、走向全省”為路徑,堅定不移開發布局新能源產業,“二次創業”步伐明顯加快。
蒲城公司依靠渭南新能源基地,持續深挖蒲城縣域及周邊縣城新能源市場,打好結構調整攻堅戰。由該公司牽頭的“渭南國家級多能互補示范基地項目”獲批,成為陜西區域單廠獲取容量最多的企業;高效完成2022年100兆瓦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工作。2023年,集團公司系統在建最大330千伏匯集站——泰陵變以及集團公司系統單體最大30萬千瓦洛濱光伏發電項目將于4月份投產發電。
路在腳下,干在當前。蒲城公司一張藍圖繪到底:“十四五”末綠色發電將占到總裝機的三分之一;年供熱量將從現在的330萬吉焦發展到800萬吉焦,居民供暖覆蓋周邊縣城。
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,沒有捷徑,唯有實干。蒲電人將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,全力打造風光火儲,為集團公司建設“中國最好、世界一流”能源供應商貢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