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機組A修現場是熱火朝天的“主戰場”,那么熱控試驗室便是藏在喧囂背后的“精密診療室”。這里沒有管道轟鳴,沒有蒸汽繚繞,只有一排排待檢的開關整齊列隊,等待熱控師傅們用技術與耐心,給這些機組的“神經哨兵”做一場細致入微的“全身檢查”。
清晨,彬長發電公司設備部熱控試驗室剛打開門,熱控一班的趙恒淵和張匯波就抱著沉甸甸的工具箱進來了。箱子里裝著從1號鍋爐上拆下來的幾十個壓力開關,外殼還帶著現場余溫,表面覆著薄薄的煤灰。
“這些‘老伙計’在現場待了這么久,經受了風壓的沖擊,得換個‘安靜環境’好好查查。”小張邊說邊對開關進行清潔,隨后逐一登記KKS編碼、規格型號、出廠編號、儀表量程等信息,像給病人建立體檢檔案。
從現場到試驗室,這百米距離藏著熱控檢修的門道。現場環境復雜,振動、濕度、電磁干擾都可能影響校驗精度,而試驗室里恒溫恒濕,氣壓恒定,校驗儀的精度能達到0.05級,就像給開關準備了“無菌手術室”。
此刻,熱控一班的老師傅何高燕的校驗臺堪稱“裝備庫”:面前放著模擬氣壓的氣動泵,左側是經過檢驗的標準表,右邊是將要經歷“體檢”的主保護開關。
她像老中醫搭脈似的,先仔細檢查主保護開關的外觀。她目光銳利,緩緩掃過開關的每一個角落,最后停在銅螺絲上,“你看這個銅螺絲,亮堂堂的,沒半點氧化發黑的跡象,說明它的狀態還不錯。”
隨后,她熟練地接上萬用表,雙手穩穩握住氣動泵的操作柄,一邊緩慢加壓一邊說:“這個開關定值是≥1720Pa,首次加壓,儀表校驗前動作值1710PA,恢復值1676PA,動作定值存在偏差,咱們調整一下再進行定值校驗。”
“1718PA、1719PA、1720PA。”何高燕一邊加壓,一邊清晰地報出數值。就在這時,連接的萬用表發出“嘀嘀嘀”的清脆響聲,她立刻說:“動作值1720PA,很不錯,接下來看一下恢復值。”
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設備上,等待著恢復值的到來,隨著萬用表“滴滴滴”的聲音消失,何高燕愉快的聲音傳來:“恢復值1680PA,校驗合格。我們再校驗三次,就可以進行驗收了。”她身旁的謝佳早已準備好紙筆,聽到結果后,立馬將這些關鍵數據準確無誤地記錄清楚。
試驗室燈光明亮,儀表檢驗人員有條不紊地對每一個開關進行檢查。身影交錯,不知不覺暮色降臨。待檢區的開關漸漸變少,那些經過層層檢驗、驗收合格的開關被貼上綠色的合格標簽,已按系統分類擺放好,整整齊齊地碼在校驗合格設備放置區,等待著重返崗位的時刻。
熱控人知道,這些藏在管道深處的“鐵疙瘩”,經過試驗室里這場無聲的較量,早已變成了守護機組安全的“定海神針”。而試驗室里的每一次校準、每一組數據,都是寫給萬家燈火的安心承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