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最后,我想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:‘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’”當雋文佳把這句話說完,寶雞熱電廠青年職工交流座談會的現場,掌聲像潮水般涌了起來——這位全國首屆“紅旗杯”班組長大賽三等獎得主,用自己的成長故事,給在場年輕人上了生動的一課。
這樣的“閃光時刻”,在寶雞熱電廠并不少見。近年來,該廠始終踐行“以奮斗者為本,讓奮斗者出彩”的人才理念,把“人才強企”的目標落到實處。從師帶徒的“手把手教”,到冬夏時節的“崗位實戰練”;從三年人才培養目標的“戰略規劃”,到青年職工的“薪火接力”……一套“全鏈條”培訓體系,讓這里的每一位職工都能找到成長的賽道,為企業“十五五”發展扎穩了人才的“根”。
機制破局:給人才成長“搭好骨架”
要讓人才冒出來,先得有科學的“培養藍圖”。寶雞熱電廠創新出臺《三年人才培養目標任務》,把“培養誰、誰來教、怎么評”拆解得明明白白:生產部門要抓技能人才,技術部門要育攻堅骨干,管理部門要提綜合能力,每個部門的責任都“釘”在紙上。針對管理、技術、技能等不同類別、不同層次、不同崗位的職工,該廠實施“個性化、差異化”精準培訓,確保培養不“走過場”。
傳統的“師帶徒”,在這里也迎來了“迭代升級”。該廠統一給師傅發放“備課本”,要求把知識點、重點難點一條條寫清楚;徒弟也有“學習筆記”,不僅要記技術要點,還要寫實操心得——人力資源部定期來“抽查”,每年會對優質完成培訓的師徒予以獎勵。
更貼心的是,該廠結合“多通道”發展平臺,遴選一批經驗豐富、能力突出的專業人才當“技術專家”。他們既要牽頭解決生產現場的“硬骨頭”,還要帶徒弟、傳手藝。汽機專業的張金凡創新性地對2號高位酸罐進行改造,解決了化學水處理2號高位酸罐泄露的問題;對2號機組凝汽器加裝了機器人在線清洗裝置,提高了機組真空及機組運行經濟性。在技術攻堅的同時,他帶出2個能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。
職工評職稱、技能等級,該廠人力資源部會提前審材料、劃重點,這幾年通過率一直在93%以上;要是有職工技術拔尖,該廠會推薦去參加行業、集團公司的人才選拔。此外,針對“風光火儲”的現代立體化發展格局,該廠重點開展新能源項目管理、電量營銷、現貨交易、碳資產管理、綜合能源、多能互補和輔助服務等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,為企業轉型升級儲備核心力量。
技能筑基:從“要我學”到“我要學”的轉變
“以前是廠里催著學,現在是我們搶著學。”各類技能比武、競賽舞臺成了大家爭搶的“香餑餑”,金牌教練李建軍的感慨,生動道出“大練兵”活動的深入人心。這份“學習熱”,源于寶雞熱電廠把“練兵”融進日常。迎峰度夏、保供度冬、機組滿負荷運轉,該廠開展“生產崗位大練兵”——誰能最快處理機組參數波動,誰就是“崗位明星”,從拆螺栓的力度到儀器校準的精度,都有師傅盯著教。包括設備大小修,也會提前列好“培訓清單”:修哪臺設備、要學哪些技術、怎么考核效果,一條不落,實現培訓覆蓋率100%。這些年檢修人員的技能提升,職工們都看在眼里。
在區域融合發展的機遇下,該廠選派精銳技術骨干赴兄弟單位參與聯合檢修。在跨單位交流協作中,職工不僅積累了復雜工況下的實操經驗,更實現了“技術互學、能力互促”,提升實戰水平。
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“集控輔控交叉學”。結合班組人員調配需求及機組運行實際,該廠統籌安排職工跨專業跟班學習,簽訂《師徒結對協議》,組建“一對一幫扶小組”。這一舉措打破了專業間的人才壁壘,推動運行人才橫向流動。寶雞熱電廠運行隊伍逐漸向著“一專多能、全崗適配”的全能型方向發展。
備賽攻堅:把“好苗子”煉成“頂梁柱”
要讓職工在更大的舞臺上發光,寶雞熱電廠有一套“科學備賽經”。每年年初,《年度教育培訓項目表》《年度技能競賽項目表》一出來,各部門就開始“選苗子”:先看日常表現,再搞實操考核,把最有潛力的職工挑出來,通過行業的專家、廠里的導師,還有往屆拿過獎的“師兄師姐”,手把手帶著練。這樣的“精準輔導”,靠的是“閉環管理”。班組每周查訓練進度,部門每月考效果,人力資源部每季度“回頭看”,該廠每半年根據成績兌現獎懲。正是這份“較真”,讓職工在各類競賽中屢獲佳績,捧回的榮譽證書越來越多。
5年時間,寶雞熱電廠的“育人課”結出了累累碩果:國家行業級人才2名、陜西省技術能手2名、集團公司技術能手5名,11人在各類競賽中獲評“優秀個人”,團體賽還5次沖進前三。這些人才覆蓋運行、檢修、燃料、化學、法務、財務等專業,全方位彰顯該廠在人才培養與教育培訓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效。相較于以往,該廠不僅突破了“國家行業級榮譽”,還培養出一大批青年干部——這些榮譽,不只是一張證書,更是企業發展的“硬支撐”。
“以前總覺得‘人才’離自己很遠,現在發現,只要肯學、肯干,自己的努力從來不會被辜負。”剛剛在2025年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勇奪一等獎,被授予“電力行業技術能手”稱號的95后周碩輝說。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鍋爐新工,到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,用7年的時間詮釋著“平凡崗位從不是限制成長的枷鎖,而是孕育奇跡的沃土”。
薪火傳承:讓“后浪”接穩企業發展的“接力棒”
當寶雞熱電廠的檢修平臺上,熱控的青年新工黃熙雯熟練地校準著壓力表,身旁的老師傅笑著點頭;在集控室里,剛入職一年的馮家駿準確地判斷了熱風關斷門卡澀的原因,并及時配合檢修完成了消缺——這些年輕的身影,早已不是初入廠時的新人,而是接過前輩手藝、扛起崗位責任的“新生力量”。
這份快速成長,并不是偶然。從“師帶徒”的手把手教,到領導干部“一對一”的點對點幫,寶雞熱電廠為新職工鋪就的,從來不是一條“速成路”,而是一條“穩扎穩打、工學結合”的成長進階路。正是這樣“重實效、接地氣、有溫度”的培養,讓新職工不僅快速掌握了技能,更讀懂了“以奮斗者為本,讓奮斗者出彩”的人才理念,深度融入了“人才強企”的發展藍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