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程萬里風正勁,重任千鈞唯擔當,黨建引領聚合力,二次創業譜華章。2021年,科研總院立足黨的百年華誕,堅持以高質量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,蹄疾步穩、乘風破浪,搶抓機遇、開拓奮進,一面面黨旗在基層高高飄揚,一枚枚黨徽在一線熠熠閃光。
這一年,戰疫情、保供電,推改革、勇創新,大唐科研人同心戮力、行穩致遠,以知難而進、迎難而上的堅毅,以披荊斬棘、搏擊風雨的豪邁,以厲兵秣馬、枕戈待旦的奉獻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績單”。
旗幟鮮明講政治一線沖鋒筑堡壘
“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贏,哪里有急難險重的任務,哪里就有主動出擊的‘大唐紅’!”
面對防洪抗汛和疫情防控的雙重考驗,該院組建黨員服務隊、青年先鋒隊開展物資運輸、電力維修等工作,60多名志愿者主動請纓、走向前線,在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中發揮模范先鋒作用,充分彰顯了“大唐紅”的社會責任與企業擔當。
“感謝科研總院的技術馳援,有智囊團在背后保駕護航的感覺真好!”某廠運行專工如是說。
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,大唐科研人心系生產一線,通過SIS、網絡通信等方式遠程“連線”現場,對機組運行狀況及時監督,對具體問題進行“診斷把脈”,及時回應某廠發電機支架松動磨損的應急咨詢,順利解決某水電站功率大幅波動難題,成功排查某廠輔網脫硫系統停機運行的事故隱患……以實際行動踐行安全生產“不中斷”、遠程服務“不掉線”的承諾。
凝心聚力謀創新科技成果綻光彩
“我們實現了在ISO國際標準編制零的突破!”2021年科研總院參與編制國、行標共48項。其中,主導申請的《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》和《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》2項ISO國際標準于1月份正式頒布實施。
抓創新就是抓發展,謀創新就是謀未來,作為國資委“科改示范行動”試點企業,科研總院樹立鮮明需求導向,聚焦雙碳目標精準發力,以敢于啃“硬骨頭”的決心與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擔當迎難而上,將科技創新作為“辦實事、解難題”的切入點,成果轉化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。
“燃煤機組智能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”為機組節能降耗和靈活性提升打造“智慧大腦”,榮獲2021年度中國電力創新一等獎和能源創新一等獎;取得“工信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”項目建設資格,實現在國家級項目平臺上的突破;“一種干粉吸附劑煙道注射脫除SO3的設”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,打破了國外廠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,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化。
《工業主機安全衛士系統》通過智能識別工業主機應用程序,實現全方位安全防護,獲得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;自主研發“基于綜合能源利用的小型化工控平臺”,以分布式智慧能源管控為核心,具有完備的工業控制功能;成功研制多維度PT故障早期診斷和預警裝置,其檢測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水電云平臺,開創了兩化融合新局面;結合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,提出跨系統深度優化運行策略,助力雷州發電廠“上大壓小”2×1000兆瓦新建工程榮獲“國家優質工程獎”……
能源保供踐使命技術攻堅解難題
在“大干一百天、爭作新貢獻”的濃厚氛圍中,在“能源保供”的動員號召下,該院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化身寒冬中的溫暖守護者,化身烽火前線的主力軍,讓黨旗、團旗高高飄揚在生產一線。
2021年,該院依托“崗區隊日網”創建,在技術保障服務中展現技術素養和能力,在急難險重前彰顯使命與擔當,成立萬寧燃機調試項目黨支部示范崗,全力攻關機組啟動調試關鍵工作節點,實現機組高質量投產運行;聚焦DCS硬件芯片與軟件系統開展技術攻關,黨員突擊隊創造了南京電廠國內首臺超超臨界機組DCS、DEH系統100%安全可控改造記錄;黨員責任區搶抓ICS技術發展機遇,積極探索系統集成創新,形成多個智能控制產品和統一智能控制產品體系,實現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……
隨著冬季用電高峰期、北方供暖季的正式到來,科研總院將能源保供作為首要政治任務,以科技力量穩保供質量,為保電、保供熱、保冬奧交上了“滿意”答卷。
在寒風暴雪的洗禮中,項目團隊圓滿完成玉鋒實業集團亞臨界煤粉鍋爐配套100兆瓦背壓機工程調試任務,高標準、高質量順利移交生產,保障了地方供電供汽和居民供暖;用智慧為機組“蓄電賦能”,自主承擔的機組協調控制智能評價及優化系統,為延安熱電廠順利完成今冬明春“雙保供”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;打破傳統供熱“各自為戰”運行調節理念,實現遠程監視和供熱末端智能精細化控制,為北方供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管控手段。